从沉迷到清醒:00后亲身经历告诉你,赌博如何毁掉年轻人

戒赌日记:一个19岁少年的7万深渊与救赎

2023年9月15日,戒赌第200天

1. 命运的玩笑:从汽修学徒到赌徒

我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小县城,父亲年轻时也曾沉迷牌桌,为此家里没少过争吵。母亲总念叨着让我好好读书,别走父亲的老路。可命运偏偏爱开玩笑——19岁那年,我亲手把自己推进了网赌的泥潭。

初中毕业后,我在餐馆打了半年工,后来家里托关系送我去学汽修。那时候日子简单,每天跟着师傅拧螺丝、学电路,虽然累,但总觉得未来有盼头。直到去年冬天,一个许久不联系的初中同学突然发来链接:“试试这个,一天赚顿饭钱轻轻松松。”

那是款叫“欢乐棋牌”的APP,界面花里胡哨,充斥着“注册送88”“首充翻倍”的弹窗。我鬼使神差充了500块,选了老家流行的“炸金花”。第一晚赢了800,手指一点就抵得上我两天工资。那种刺激感像电流窜遍全身——原来钱来得这么容易。

可第二天,庄家突然变了脸。我押什么,对面就开更大的牌。短短半小时,连本带利全吐了回去。愤怒之下删了软件,可心里像被猫抓过似的,总想着“再试一次就能翻本”。

2. 温柔陷阱:当“导师”递来糖衣炮弹

寒假在物流仓库搬货攒的6000块,成了我第二次堕落的资本。某天深夜,一个自称“萱萱”的客服加我微信,发来一串盈利截图:“弟弟,跟着我玩快彩,包你日赚四位数。”

她教我“倍投法”,说这是“数学概率”。头三天,账户余额确实涨到了1万2。我飘了——给女友买新款手机,请兄弟吃人均500的火锅,朋友圈全是炫耀的定位。现在回想,那些截图分明是庄家精心设计的鱼饵。

转折来得猝不及防。第四天开始,无论怎么倍投都是“开奖异常”。萱萱催促我“加注破冷门”,等我回过神来,银行卡余额已变成刺眼的0.38元。而微信里,那个昨天还喊我“宝贝弟弟”的萱萱,早已拉黑了我。

3. 血色翻本路:网贷、谎言与破碎的尊严

不甘心的我盯上了网贷。用刚买的iPad抵押了8000,又编造“培训班学费”从表哥那儿借来2万。最疯狂的一晚,我押上了全部4万本金——屏幕上的开奖动画转了三圈,弹出来的却是“很遗憾,未中奖”。

凌晨三点,我蹲在宿舍走廊痛哭。手机里躺着十几条未读消息:网贷还款提醒、同学催债、女友分手的最后通牒。

4. 重生:在电子厂的流水线上找回自己

坦白那晚,母亲哭得站不稳,父亲抽了半包烟才开口:“我年轻时输掉过一套房,没想到你比我摔得更早。”他们取出给奶奶看病的存款,帮我还清了亲友债务。

我退了学,现在在东莞一家电子厂做质检员。流水线上的零件每天经过我手中上千次,就像那些赌局里虚妄的数字。但这一次,我触摸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。

下班后我会去城中村的篮球场打球,汗水砸在地上的声音比任何“叮咚到账”都悦耳。上个月还完最后一笔网贷时,我在日历上画了个大大的红圈——这是比任何“豹子号”都值得纪念的胜利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至顶部